浅谈教学工作的体会
添加时间:2013-06-01一、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自觉地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落实在教育过程中,最根本的体现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教学的基本构成要素有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以客体身份融入教学过程,而且还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参与教学过程。学生的知识基础、情感状况、意志类型等都会影响其在教学过程中的认知效果。因此,很有必要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消除隔阂感,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这样,一方面改变了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忽视学生是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的人,将学生看成纯粹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一味地使用“满堂灌”教学方法,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变学生被动的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教学中采用通俗易懂、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增强教学效果,注重培养学生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作用不只是把知识教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进行学习方的法指导,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就是这个理。实例可以证明:一个背熟上海交通地图的外地学生和一个没有背上海交通地图的上海学生,对两个进行有关上海交通知识与能力的测试,若在考场上,外地学生的分数一定遥遥领先,但是,若让两人真正进入上海市交通网络中实地比赛,则外地学生不知要费多少周折才能成功,而上海学生动能轻车熟路,速达目的。
二、改善师生关系,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中的参与者。首先,教师要注重同学生的交往,教学中应有互动、协调的师生关系,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良好的教学。教师与学生都要成为教学的主体。其次,教学中要注意评价方法,扬长避短,当然不是姑息缺点,从而使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有所提高,学习更有自信心。再次,教师要重视人格塑造。有人把人分为三类:一类是圣人,第二类是庸人,第三类是小人。诚然,这种分法不一定全对,但这里很深。圣人乃德才兼备之人,庸才乃有德无才,而小人则有才无德,在实际选择用人时,当然是圣人位居第一,而在庸人与小人中则宁可选择庸人也不可选择小人,原因在于小人虽然有智慧而用在做坏事上则比庸人可怕的多,带来的损失更大。可见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把学生人格的塑造放在首位,树立一种崭新的人才观,凡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勤奋工作,为社会做出贡献的都是人才。况且,人才的定义是广泛的。最后,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在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上的差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特别是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给与一定引导和帮助,鼓励他们努力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三、注重培养教师,使其充分发挥个人特长。教师的教学是一种精神劳动,一般说物质产品要求标准化、规格化,而精神产品则是个性化。因而教师的劳动必然要体现出各自的特征。这是由于每位教师的思想、气质、知识结构、教学能力等不同,从事教学活动时在方法上有自己的选择和侧重角度,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创造出自己的授课路子和风格。“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句至理名言,在深刻概括了万物各有长短的客观实际之外,同时也启示人们要善于发现,发挥万物的长处,每个社会自然都需要不同的社会成员把各自不同的特长尽情发挥出来,只有这样社会人才资源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度起来。从个体角度来说,每个人同样需要善于发现、培养、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最大化地实现人生价值。每个教师在教学中都有自己的长处,自己的优势和自己的方法,学校要看到教师的长处,鼓励其充分发挥优势,并针对不同教师培养其不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作为年轻教师由于缺乏经验,教学中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学校要采取相应措施帮助其纠偏,鼓励他们勇于探索,大胆革新,发挥个人特长。教师也要看到自己不足,认真学习教学理论,寻求一般的教学规律和形式,但在寻找共性同时要保留自己的授课风格,发挥个人特长,教出自己的特点。 四、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学校要重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采取相应的措施,为教师的培训和进修提供便利和机会,鼓励教师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教学,实现从“一本书、一只笔、一块黑板”原始教学手段向多媒体教学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转变,使教学更加直观、形象、生动;采用案例教学,把知识融合在案例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五、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方面加强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外语和计算机已成为任何一门专业的工具学科,没有它们很难深入到现代社会。学校应加大英语和计算机教学力度,提高学生英语的听、说、写能力和使用各种新型计算机软件能力。另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的学生走进社会,学生将会受益匪浅。